close


 




  





▲「點燃生命之火」的廣告,想呼籲大家踴躍捐輸,讓窮鄉的小孩脫離貧困,擁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為光明的未來圓夢,立意雖好,但片中對於不參加課輔的學童,就是不認真的偏見。還有把對偏鄉老人的照顧,視為末節的選項,不只讓脫貧美意失了焦,從都會看鄉下及發展只有都市好的狹隘觀點,對窮鄉反更形成印象及發展上的傷害。


 



  鄉下的小學生放學後該做什麼


 


  是參加課後輔導?


 


  是快快樂樂去玩耍


 


  還是回家照顧阿嬤?


 


  中國信託+兒福聯盟的「點燃生命之火」廣告,本來是要為偏遠窮鄉的學童募款,沒想到卻意外點燃了討論的一把火!


 


  從都會人眼光來看,富足的兒童之路,是受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學校,將來好出人頭地。放學沒有參加課後輔導,就代表他們學習是「缺角」的,未來是「熄火」的!


 


  深鄉綠野的學童,是否同意都會學童放學後繼續「補」就是人往高處爬的上上策?不得而知!


 


  但可確定的是,這支影片想幫偏鄉孩子脫離貧窮,而享有公平完整學習的美意,卻因一昧想把都會學童的教育模式,套在鄉下學童的身上而失焦了!


 


  特別是片中老師那句「不參加課後輔導,就是不愛唸書」,更意外突顯對於不參加課輔學童的印象偏見。


 


  還有說不要讓學童成為阿嬤的腳,變成唯一選項的說法,更是讓人聽了有些不敢恭維。猶如赤裸暗示,年輕人留在人口老化的窮鄉照顧老人,是種浪費。只有離鄉背井到五光十色的城市,才是築夢。那豈非視偏鄉為台灣的老人療養院,如此窮鄉又怎會有脫貧的未來呢?


 


  雖然這支片子的意旨,主要在於表達,貧窮會剝奪偏鄉孩子的學習資源,也會讓年紀小小的學齡兒童,為了提早分攤家庭工作,而成為在家幫忙照顧弟妹及阿公阿嬤的小大人,連快樂的童年時光,都像那放學無緣走入的柑仔店,因此而被迫過門而不入,所以希望「點燃生命之火」來幫助他們。


 



  因為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每5個偏鄉孩子,就有1個無法準時繳交營養午餐費及學雜費。超過一半的窮鄉孩子,不在學校上課時,就必需幫忙做家事,有3成則要照顧弟妹或長輩。他們的童年時光,是在解決家人問題中渡過的。 


 


  只是我們可以捐輸協助他們脫貧,但還是要顧及鄉下貧乏不對等的人力,尊重因地制宜的學習模式,而不要越俎代庖的想把所有都會城市的學習模式及過生活想法,一股腦兒的加諸在他們身上。


 



  否則這反而會形成另種型式的剝奪。


 


  放學後一定要再把孩子趕進教室裏嗎?孩子若學成長大後,若想留在鄉間當扶助父母及阿嬤的腳,這又有什麼不對呢?未來的生命之火,難道只有在都會城市才能熊熊燃燒嗎?每個原鄉都有他們的生命力,這點我們必需尊重他們!而不是一昧想用城市人的價值觀,想去複製變造他們!


 


  生命之火應該點燃,但還是要燒對地方,否則對加速偏鄉年輕人力的流失又是一種燙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案達人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