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屢勸不聽的酒駕行為,廣告最常用的就是恐嚇性手法!





  但恐嚇性手法,要有效,在視覺撞擊性與文案語句設計上,就要充分執行「嚇」的力度。





 雖然它可能就像在戲院裏看恐怖片,會讓人噁心、不舒服,甚至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但總比酒駕車禍所造成的死亡生命與家庭破碎來的好!





 從這點來看,這支以「覺醒的愛」,雖然拍攝立意良好,但嚇完後,還給酒駕者摸摸頭說「只要喝完搭小黃就沒事了!」,如此溫情,不只會讓酒駕者興起了「我運氣沒那麼差吧!」的僥倖之心,對於執迷不悟的酒駕者,也因不痛不癢,而根本無法達到警惕嚇阻之效!





 


  開車應不應該喝酒,喝酒應不應該開車




 




  不用問,這答案,從大家都能朗朗上口說出「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標語,就再清楚也不過!




 




  但從最近酒駕導致車毀人亡的悲劇與憾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就可知道,對於「酒後不開車」的提醒告誡,還是有很多人言之諄諄,聽之藐藐,如馬耳東風般的置若罔聞!




 




  但若苦口婆心的規勸無效,用軟性恐嚇的手法是否就會見效呢?




 




  最近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與創世基金會,就找來金馬獎導演陳玉勳,以真實故事改編,拍攝了一支酒後駕車,害人又害己的寫實微電影廣告片。




 




  故事的架構很簡單,就是在酒駕被害者與酒駕肇事者背後,各有一個起飛的人生、美滿的家庭與深愛他們的女人–一個是慈愛的媽媽;一個是臨盆的老婆。




 




  片子前半部,花了很長時間,分別在交代被害者與肇事者的背景,不過可能是導演拍慣了劇情糜遺的長版電影使然,在「媽媽+兒子。老公+老婆」等四線劇情交叉之下,使畫面看來不只有些重複、零碎,也有些冗長。




 




  全片高潮,在於酒駕意外後的發生,遭追撞的昏迷兒子,讓慈祥的媽媽再也叫不醒了!酒駕肇事的升官老公,則與貼心的老婆與未出世的孩子天人永別!兩個家庭分別陷入了愁雲慘霧中。雖說演的是意外,但結果又有些不意外。




 




  比較突兀的設計,是在悲慘過後,突然有個新安的業務員,跳到螢幕前來對著觀眾侃侃說教。作用雖是在於勸說加轉場,但與全片寫實的調性,卻有些格格不入。




 




  不過導演深知,沒有一個觀眾喜歡看到悲劇的收場與結局。所以在最後又以酒駕撞人只是夢,拉出一條「一念之轉」的線,做為黑白與彩色的人生對比,也當作調劑觀眾心情的撫慰劑。同時順勢帶出「一念之轉,悲傷不重演」的道德勸說和省思。




 




  這樣的安排,或許可讓心情沉重的觀眾看完後舒服一些(廣告畢竟還是要投大眾之所好),但片子迎眾就輕的妥協,也可能反而讓酒駕者又興起了「我運氣沒那麼差吧!」的僥倖之心。




 




  畢竟,在台灣,酒駕之所以層出不窮,不就是罰則太輕,嚇阻才無效嗎?酒駕的廣告,在劇力上,若不再給予醍醐灌頂的當頭棒喝,會有效嗎?




 




  對於講已講不聽的酒駕行為,用恐嚇性手法,絕對比用溫情手法,更能達到嚇阻的效用。雖然它可能就像在戲院裏看恐怖片,會讓人噁心、不舒服,甚至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但只要想想酒駕車禍所造成的死亡生命與家庭破碎,有那個是在事後可以挽回的?就知道去姑息討好酒駕者,其實是根本沒有必要。




 




  治亂世,祭重典。嚇酒駕,用猛藥。




 




  看看國外反酒駕(或開車時別傳簡訊)的恐嚇廣告,在視覺與劇情上,毫不留情,也毫不妥協的撞擊力度(註一)。我只想說,對於因酒駕而從沒醒過的人來說,這支「覺醒的愛」,雖然拍攝立意良好,但實在太溫情了,想讓酒駕者,從明知故喝,執迷不悟的醉茫茫中覺醒,就連心生警惕,都可能力有未逮!


 


(註一)請看英國交通部酒駕宣導短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案達人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