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給你的資料,幾乎都是產品導向,只顧說著自家產品有多好的產品特色描述。
如「世界最輕薄的手機」啦、或「洗髮精裏有什麼獨家止癢,不掉頭皮屑的成份」啦...
但說實話,你費盡力氣去寫手機有多小,有多輕。你的洗髮精加入了幾cc的祖傳止癢配方,這並不是消費者最感興趣的事情,消費者也不一定想懂,你的廣告文案,若只是忘我又忘情地吹噓產品有多好,那保證不是一下就被人給翻過去,就是被人給丟到垃圾桶去。
文案應該告訴讀者及觀眾的,是產品如何變成他的利益,改善他的生活,讓他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這才是讀者、觀眾及聽眾最關注的事情。
所以「世界最輕薄的手機」,就要轉化成能讓「外貌」協會的魅力熟男們,「最好攜帶」,「可以不露痕『機』的放入帥氣合身的西裝口袋或褲袋」。
「不掉頭皮屑的止癢配方」,就要告訴商務人士「冬天穿深色西裝提案時,不會再有窗外下大雪,肩膀飄小雪的尷尬」。
「獨家添加中藥四物的雞精」,就要寫成能讓貧血的「白娘娘」們臉上也「擁有戀愛般的好氣色」。
「超低利率的消費貸款」,能讓愛買美「貸」子們,「出國血拼笑得很開心,回國還錢無壓一身輕」。
不過消費利益的轉化與設定,看起來雖簡單,也是要夠突出,夠有趣,夠與眾不同,才能打動人心。
當你的文案愈能站在消費者的利益,替他思考,你就愈能捕捉他的目光注意,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甚至促使他採取行動。
當然客戶交給你做廣告的錢,也就不會像被丟進淡水河裏,有去無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