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去除外界對客家人的誤解,客委會的「客家好親近」「戲」列廣告,藉由一閩南,一客家的男女戀人相識相戀,進而兩家通婚往來的過程,實際帶領觀眾進入客家庄的家去認識客家,也生活化的去認識客家文化,進而打破外界對於客家人(小氣難搞)的成見。不僅是導正品牌負面觀感的正確步驟,比起政府部會過去八股又硬梆梆的宣導廣告,也的確予人有一新耳目之感。


 


特別是第三集的「拜訪篇」,以生活中最令大家耳熟能詳的客家話-客語捷運報站名,在十集中,算是最引起大家會心一笑的一個梗。


 



 



▲客委會客家好親近中,有幾集玩的都是諧音誤會,如第四集中,男主角把客語食物的「蒸新」聽成感情的「真心」,或許在客家朋友聽來很有趣,但因橋段轉得有些硬,卻讓不懂客語的觀眾如鴨子聽雷般,有些難以意會。算是較為美中不足的缺點。



 



 



▲片尾用客家話的「恁久好無(最近好嗎)?」作收尾,除了有著客家鄉親熱誠好客的親切問候,也有藉著客家招呼語的簡單學習,使有心到客家做客的人,能更一家親的與客家人話家常,算是很善意也很貼心的Ending設計。



 


欲收看客委會「客家好親近」十篇系列廣告,請點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qR-bqsd5Jo&feature=related


 



 

    若把客家人當成一個品牌,社會大眾雖不能說對這個品牌很陌生,但就品牌理解度及品牌好感度來說,若非有個客家女友、老婆或親戚,許多人對於客家人的認識,乃至於客家文化的瞭解,幾乎都可說是一知半解,甚或對這個品牌,還夾雜著道聽途說,指鹿為馬的偏見…。


 


    最常見的誤解就是,節儉的美德被傳成小氣,硬頸的個性被說成自我,劃地群居的民風被視做難相處!


 


    不過一個品牌會被外界以訛傳訛,揹上污名黑鍋,通常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其徒勞無功的去辯解,想在一天之內去除貼在身上的標籤,倒不如實事求是針對誤會,逐項去展開中期的宣傳溝通工程,假以時日還更能收「滴水穿石,繩鋸木斷」之效!


 


    為此,客委會的「客家好親近」「戲」列廣告,就藉由一閩南,一客家的男女戀人相識相戀,進而兩家通婚往來的過程,實際進入客家庄的家去認識客家,也生活化的去認識客家文化,進而打破外界對於客家人(小氣難搞)的成見。不僅是導正品牌負面觀感的正確步驟,比起政府部會過去八股又硬梆梆的宣導廣告,也的確予人有一新耳目之感。


 


    廣告用心拍了十集,劇情都蠻有趣,但若與第三集引人爆笑的「拜訪篇」相較,就通通被比下去了!除了梗用的好,答案讓人拍案叫絕之外,與其他集想賣弄諧音誤會的趣味(如:第四集的客語的「蒸新」被誤聽成「真心」),卻讓觀眾如鴨子聽雷般,有聽沒懂或難以意會的客語相較,捷運上的客語報站,反而是生活中最令大家耳熟能詳的客家話了,無怪乎在十集中,最能引起大家的會心一笑!


 


    另外第七集「求婚篇」中,運用客家饗客的特產–齊耙(麻糬),把本來看似楚河漢界,壁壘分明,陌然又不相往來的閩南及客家兩家情感,就像麻糬般水乳交融黏在一起,來代表客家人並非想像中的難以接近,也是很好的暗喻設計。飾演男方媽媽的楊麗音,鮮活的演出,也讓片子有了畫龍點睛的逗趣笑果。


 


    第八集的「家規篇」,用客家岳父與女婿玩「開心農場」,來帶出客家人往昔日出而作的勤儉持家(所以才特別惜財愛物),一方面也藉由能與年輕的女婿打成一片,暗示客家長輩並非大家所想的食古不化或凡事斤斤計較,別出心裁的切入點,可看得出來在創意發想上有絞盡腦汁,也花過心思!


 


    這也是我們做廣告時常說的,想用廣告建構或改變目標對象對於品牌的印記,「用演,會比說教更有趣,也能讓觀眾因有參與感,而留下深刻印象!」而這也是客委會這十支系列形象廣告,「演」繹得最讓人稱道的地方–「用秀,而不是光說」。


 


    每支影片的片尾用客家話的「恁久好無(最近好嗎)?」作收尾,除了有著客家鄉親熱誠好客的親切問候,也有藉著客家招呼語的簡單學習,能更一家親的與客家人話家常的設計用意,畢竟就像到一個陌生的國度或陌生的地區,為了入境隨俗或交朋友,都是先從問候的話(如:妳好嗎?謝謝!)開始學起!


 


     跳脫說教、樣板與八股,客委會「客家好親近」這十支用連續劇「戲」訴客家人好逗陣的廣告,演來不只清新脫俗,溫馨動人,雖不一定能立即消除日積月累的偏見,但至少已為客家鄉親,成功扮演「相識自是有緣,客家待客如親」的「親」「善」大使角色!


 


     也值得想扭轉形象頹勢的品牌及個人,做為他山之石的借鏡及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案達人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