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能跟廣告人做一個調查,問他們「做廣告最希望得到什麼」?


 


       我想沒有意外,大概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回答:「得獎!」


 


        因為得獎,一來可以代表自己創意很棒。二者有了廣告獎的拉抬,身價也會水漲船高。三嘛獎拿得愈多,愈能待價而估,等人來挖角,或成為跳槽時和別家公司喊價的籌碼。


 


        所以,在廣告圈,你會發現,很多創意人想到一個好創意時,所常冒出的口頭禪就是:「這一定會得獎!」


 


        久而久之,在圈內這種為得獎而得獎的心態和氛圍催化下,就出現了許多怪異的現象。


 


        一是在廣告獎報名前的一兩個月,就有很多公司及創意人,開始去閉門做一堆專為迎合評審口味而量身創作,被我們戲稱為「飛機稿」的參賽稿..,然後再花點錢,隨便找幾個媒體登一下,以取得參賽資格〈因為廣告獎規定,參賽的稿子,一定要在大眾媒體上刊登過〉,看能不能因此抄捷徑而拿到幾個獎。


 


        另外就是創意人在拿獎的前提下,平常所做、所想、所提,也無一不是為了得獎。至於這創意提過上檔之後,是否真有助於產品銷售,反就成為次要的事情!當然「創意是為銷售而生」的叮嚀,也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在客戶方面,剛開始,有許多客戶在廣告公司及創意人的遊說灌輸下,也樂得去做程度不一的配合。畢竟廣告能得獎,對客戶承辦窗口來說,產品賣得好,算是錦上添花。產品賣得差的話,起碼也有得獎廣告當擋箭牌,年終被檢討時,也好有個罪不上身的護身符。


 


        但在廣告獎經年累月的激情過後,有愈來愈多的客戶發現,當很多廣告公司把他們廣告獎的獎座風光放到架上時,販售產品卻未隨著廣告得獎,而反應在銷售數字上。而且還有很多得獎廣告的產品,不是銷售下滑,就是被下架,而走入了歷史中。


 


      就如幾年前有某家汽車廣告,套用電影「軍官與紳士」的靈感,用一個盲人聽音辨位,把某輛國產主管房車的厚實關門聲,比擬成賓士,拿到了廣告獎。結果事後消費者把車買回家後,發現根本沒有廣告所說的那種感覺,車內有的反而是雜音四起,從此後銷售是一路下跌,敬陪末座。


 


        當然,有人會說,影響銷售的因素,本來就很多,廣告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兩者不能就因此劃上等號!但仔細檢討,很多創意人,為了得獎而創意,目的以搏取廣告獎評審者青睞為導向〈國內很多廣告獎,很多又是集合廣告公司的總監閉門自己在當評審,某種程度來說,等於是總監在做給總監看〉,曲高和寡,重點失焦之下,自然和以專為不同消費者溝通而做的廣告,在銷售上就會產生差池。


 


        當創意人想的只是把自己的廣告,和得獎綁在一起。而不是和銷售結為生命共同體,最後當然就形成了「得獎成功銷售掛,創意爽到客戶愁」的尷尬對比。


 


         不過當然不是每個得獎廣告都是如此,起碼有的是既會得獎,又會凝聚人氣,帶動銷售的,像ING安泰人壽的廣告就是一例。


 


        寫這個題目的原因,是前幾天跟某品牌的執行長聊天時,他跟我談到「很多廣告公司的創意,在提案時老喜歡誇說他們公司多會得獎云云,卻鮮少看到他們花時間去深入研究產品,或實際到通路去瞭解目標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再對症下藥,真正提出對銷售有幫助的創意。有時雖然得了廣告獎,但銷售卻未蒙其利」讓他常有「得獎功成產品枯」的感慨,也讓他對時下廣告人心中,只有自我的心態頗感失望!


 


        在不景氣的今天,當許多客戶在支出大筆廣告預算,如果得到的卻只是讓廣告公司放煙火,他的產品卻快要熄火。也難怪有愈來愈多的客戶要把廣告收回自己發包,自己發稿了。


 


         當廣告業大嘆客戶愈來愈難做,利潤愈來愈薄時,不曉得有廣告公司是否有確實深思過,除了拿客戶的預算去得獎,為自己的招牌增添鍍金光環外;拿了客戶的錢,有多少是也真正讓客戶賺到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案達人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