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說明:


         銀行公會「以血止血」的恐嚇式手法,訴求用「先存後刷」、「有多少,刷多少」的Smart Pay晶片金融卡來取代信用卡,才不會荷包大失血,卡刷到爆而成為卡債族,噴血畫面看似猛爆,也能達成記憶!但問題是「由奢入儉難」,對於已習慣享有「先享受、後付款」的便利,及「刷卡成癮」的血拼族來說,要叫他們改用Smart Pay晶片金融卡,也恐怕是知易行難!(問問自己,看完廣告會不會改用先存才能刷的Smart Pay晶片金融卡就知道了!〉


 


         而且改用Smart Pay晶片金融卡雖可有效控制開支,但若把它當做「血拼戒癮」的的控制劑或治療劑〈也就是說這可能並不是能促使Target使用Smart Pay的有效利益〉,反而會因過於一廂情願的誇張,而降低本身的說服力!


 



↑圖文說明:


         銀行一面私下調高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額度,好刺激血拼,但廣告中卻又將血拼刷爆卡的責任完全歸咎於不知節制的年輕血拼卡債族,刀切兩面光,也使這支廣告看來有點偽善及推卸責任!


 


       欲欣賞銀行公會晶片金融卡Smart Pay廣告TVC,請點選〈血拼刷爆篇〉http://tw.youtube.com/watch?v=dGHKIOpOOew


 


初看到這支廣告,說實在,就像看到最近民進黨在拿國旗,感覺有點錯亂!


 


過去在廣告中,常把信用卡比喻為聰明理財工具的銀行,怎會昨是而今非,把刷卡血拼〈Shopping〉,變成卡爆血崩〈Bomb〉,「含血噴人」的污名呢?〈銀行以前不是常利用『百萬刷手』血拼刷到卡爆的新聞,來做大手筆刷卡的宣傳嗎?〉


 


雖然銀行公會這支「以『血噴』擋『血拼』」,「以『血』止『血』」的恐嚇性廣告,真正目的看得出來,是希望緩阻因信用卡血拼爆刷所造成的卡災。希望促使「血拼刷手」,能改用「先存後花」,具有消費扣款功能的晶片金融卡,到有Smart Pay標識的商店去消費,以止住卡債的呆帳,為眾家銀行所帶來的大失血!


 


從創意來看,像人肉炸彈一樣,卡爆血噴後,血濺店員的驚悚血腥「爆點」,也具有強烈視覺撞擊的記憶點。〈註1:其實類似的噴血手法,之前在國外的捐血廣告中就有人用過)


 


但問題在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你打開了信用卡消費的潘朵拉盒子,而消費者不只已習於,也著迷於信用卡「先享受,後付款」的消費便利,今天再暗示大家,為避免刷爆卡,還是「先存款,再消費」比較不會刷到「荷包出血,『爆』出人命」,表現縱然再有趣,但這樣甘苦不一的訴求,會有嚇阻性嗎?


 


更何況,卡會刷爆的卡債族,問題並非出在於,不知狂刷對自己不好,而在於這些人早已刷卡成癮,無法自拔。或因卡債高築,而早就抱著「今朝有卡,今朝刷」的心態,等刷爆再說。所以廣告對於缺少自制力,或早就豁出去,或無動於衷的血拼卡債族,進行恐嚇性的血諫,用心雖然良苦,用意固然良好,但若是奢望她們因此改用自我限縮的Smart Pay晶片金融卡,最後結果可能還是「『演』者諄諄,看者藐藐」!


 


至於一般理性的持卡者及用卡者,他們對於刷卡消費本來就有很好的自制能力,也無刷爆卡的問題,其實更用不著去嚇,他們也不會為了控制不住開支,而多此一舉去改用Smart Pay晶片金融卡!更不用說,在景氣冷颼颼,大家只能節衣縮食的今天,也不用你廣告去嚇,許多持卡人早就已自動把信用卡打入冷宮,束之高閣!


 


也就是對於這廣告的Target,創意雖下了猛藥,但可能因為對Smart Pay的使用利益開錯了藥方〈對於血拼族非理性的消費行為,訴之以理或嚇她們都是沒用的〉,對於所想達成的用卡行為改變,當然也就很難達成板塊轉移的效果!


 


雖然改用消費扣款功能的晶片金融卡,確實是可以做到「存多少,刷多少」,有效強迫自己控制開支,但它無法做為血拼族「戒癮」的控制劑或治療劑!真正不想讓有「刷卡癮」的持卡人血拼卡爆,廣告可以有兩條途徑,一是勸這些人剪卡。二是勸她們遠離浮華的消費誘惑〈會刷爆卡的人,是因為有買東西的物慾衝動和癮頭〉。但銀行公會捨此兩者而不做,說穿了,其實還是怕影響銀行本身發卡及收單的利益!


 


不過各銀行,一面私下調高刷卡額度,鼓勵血拼,廣告卻又把刷爆卡責任,全推給不知節制的血拼族,雖然讓人覺得有點偽善及推卸責任。在卡債風暴發生後,才做這樣的廣告,也讓人覺得有點姍姍來遲,為時已晚。但比起以前有些銀行為了賺取二十趴的厚利,眛著良心跟卡債族說「借錢是高尚的行為」,看在是勸血拼族改卡「量入為出」的份上,我還是願給銀行公會這支廣告「良心發現,還算有救〈但不見得有效〉」的肯定!



 


註1:類似的濺血廣告之前也曾在某捐血廣告中出現過,請點選http://tw.youtube.com/watch?v=ERwyB2ur-kE&feature=related


 



 


↑圖文說明:有時你會覺得廣告畫面似乎似曾相識,因為它們都在國外的廣告影片中出現過,像濺血的畫面,國外的捐血廣告就用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案達人唐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